1、子曰:“里仁為美。擇不處仁,焉得知?”
2、子曰:“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,不可以長處樂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”
3、子曰:“唯仁者能好人,能惡人。”
4、子曰:“茍志于仁矣,無惡也。”
5、子曰:“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。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。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惡乎成名?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,造次必于是,顛沛必于是。”
6、子曰:“我未見好仁者,惡不仁者。好仁者,無以尚之;惡不仁者,其為仁矣,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。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見力不足者。蓋有之矣,我未之見也。”
7、子曰:“人之過也,各于其黨。觀過,斯知仁矣。”
8、子曰: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”
9、子曰:“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”
10、子曰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。”
11、子曰:“君子懷德,小人懷土;君子懷刑,小人懷惠。”
12、子曰:“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”
13、子曰:“能以禮讓為國乎,何有?不能以禮讓為國,如禮何?”
14、子曰:“不患無位,患所以立。不患莫已知,求為可知也。”
15、子曰:“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”曾子曰:“唯。”子出,門人問曰:“何謂也?”曾子曰: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”
16、子曰:“君子喻于義,小人喻于利。”
17、子曰: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”
18、子曰:“事父母幾諫,見志不從,又敬不違,勞而不怨。”
19、子曰:“父母在,不遠游,游必有方。”
20 子曰:“三年無改于父之道,可謂孝矣。”
21、子曰: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則以喜,一則以懼。”
22、子曰:“古者言之不出,恥躬之不逮也。”
23、子曰:“以約失之者鮮矣。”
24、子曰:“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25、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鄰。”
26、子游曰:“事君數,斯辱矣;朋友數,斯疏矣。”
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,才是好的。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,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?”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,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。仁人是安于仁道的,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,才能愛人和恨人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如果立志于仁,就不會做壞事了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譯文】孔子說:“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,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,就不會去享受的;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,但不用正當的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的人,也沒有見過厭惡不仁的人。愛好仁德的人,是不能再好的了;厭惡不仁的人,在實行仁德的時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人們的錯誤,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性質是一樣的。所以,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,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仁德了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早晨得知了道,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士有志于(學習和實行圣人的)道理,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,對這種人,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君子對于天下的人和事,沒有固定的厚薄親疏,只是按照義去做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君子思念的是道德,小人思念的是鄉土;君子想的是法制,小人想的是恩惠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為追求利益而行動,就會招致更多的怨恨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能夠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,那還有什么困難呢?不能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,怎么能實行禮呢?”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不怕沒有官位,就怕自己沒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。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,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知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參啊,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?!痹诱f:“是?!笨鬃映鋈ブ?,同學便問曾子:“這是什么意思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