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子曰:“泰伯,其可謂至德也已矣。三以天下讓,民無得而稱焉。”
2、子曰:“恭而無禮則勞,慎而無禮則葸,勇而無禮則亂,直而無禮則絞。君子篤于親,則民興于仁;故舊不遺,則民不偷。”
3、曾子有疾,召門弟子曰:“啟予足!啟予手!《詩》云:‘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’而今而后,吾知免夫!小子!”
4、曾子有疾,孟敬子問之。曾子言曰:“鳥之將死,其鳴也哀;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君子所貴乎道者三:動容貌,斯遠暴慢矣;正顏色,斯近信矣;出辭氣,斯遠鄙倍矣?;e豆之事,則有司存。”
5、曾子曰:“以能問于不能,以多問于寡;有若無,實若虛,犯而不校。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。”
6、曾子曰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臨大節而不可奪也。君子人與?君子人也。”
7、曾子曰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遠乎?”
8、子曰:“興于詩,立于禮,成于樂。”
9、子曰: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”
10、子曰:“好勇疾貧,亂也。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亂也。”
11、子曰:“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驕且吝,其馀不足觀也已。”
12、子曰:“三年學,不至于谷,不易得也。”
13、子曰:“篤信好學,守死善道。危邦不人,亂邦不居。天下有道則見,無道則隱。邦有道,貧且賤焉,恥也。邦無道,富且貴焉,恥也。”
14、子曰:“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”
15、子曰:“師摯之始,《關雎》之亂,洋洋乎盈耳哉!”
16、子曰:“狂而不直,侗而不愿,悾悾而信,吾不知之矣。”
17、子曰:“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。”
18、子曰:“巍巍乎,舜、禹之有天下也,而不與焉!”
19、子曰:“大哉堯之為君也!巍巍乎!唯天為大,唯堯則之。蕩蕩乎!民無能名焉。巍巍乎其有成功也!煥乎其有文章!”
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。武王曰:“予有亂臣十人。”孔子曰:“才難,不其然乎?唐、虞之際,于斯為盛。有婦人焉,九人而已。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。周之德,其可謂至德也已矣。”
21、子曰:“禹,吾無間然矣。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,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,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。禹,吾無間然矣。”
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泰伯可以說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,幾次把王位讓給季歷,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適的詞句來稱贊他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只是恭敬而不以禮來指導,就會徒勞無功;只是謹慎而不以禮來指導,就會畏縮拘謹;只是勇猛而不以禮來指導,就會說話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曾子有病,把他的學生召集到身邊來,說道:“看看我的腳!看看我的手(看看有沒有損傷)!《詩經》上說:‘小心謹慎呀,好像站在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曾子有病,孟敬子去看望他。曾子對他說:“鳥快死了,它的叫聲是悲哀的;人快死了,他說的話是善意的。君子所應當重視的道有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曾子說:“自己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,自己知識多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,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;知識很充實卻好像很空虛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曾子說:“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他,可以把國家的政權托付給他,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。這樣的人是君子嗎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曾子說:“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,因為他責任重大,道路遙遠。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,難道還不重大嗎?奮斗終身,死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評析】本章里孔子提出了他從事教育的三方面內容:詩、禮、樂,而且指出了這三者的不同作用。它要求學生不僅要講個人的修養,而且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評析】孔子思想上有“愛民”的內容,但這有前提。他愛的是“順民”,不是“亂民”。本章里他提出的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的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窮困,就會犯上作亂。對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厲害,也會出亂子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(一個在上位的君主)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,如果驕傲自大而又吝嗇小氣,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學了三年,還做不了官的,是不易找到的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堅定信念并努力學習,誓死守衛并完善治國與為人的大道。不進入政局不穩的國家,不居住在動亂的國家。天下有道就.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不在那個職位上,就不考慮那職位上的事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從太師摯演奏的序曲開始,到最后演奏《關睢》的結尾,豐富而優美的音樂在我耳邊回蕩?!?..
》》》點擊閱讀原文及翻譯、注釋、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