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子曰:“當仁,不讓于師。”
【譯文】
孔子說:“面對著仁德,就是老師,也不必謙讓。”
【評析】
這句是孔子的名言,為所有行仁道、為壯舉、力求上進的人鼓足了底氣。在仁面前,眾人平等,不必謙讓于師長。
孔子以溫良恭儉讓處世,可見謙讓、遜讓是一種美德。 但是,在遇到仁的時候,就是恩義如山、情同父子的老師站在面前,也無以遜讓。 這不是遇到仁的機會難得,也不是它能使人升官發財,而是它貴于生命,重于泰山。
孔子和儒家特別重視師生關系的和諧,強調師道尊嚴,學生不可違背老師。這是在一般情況下。但是,在仁德面前,即使是老師,也不謙讓。這是把實現仁德擺在了第一位,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最高準則。
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《關睢》這篇詩,快樂而不放蕩,憂愁而不哀傷?!?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子路說:“齊桓公殺了公子糾,召忽自殺以殉,但管仲卻沒有自殺。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?”孔子說:“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的盟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孔子講到衛靈公的無道,季康子說:“既然如此,為什么他沒有敗亡呢?”孔子說:“因為他有仲叔圉接待賓客,祝鮀管理宗廟祭祀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席子放得不端正,不坐。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子路問什么叫君子??鬃诱f:“修養自己,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?!弊勇氛f:“這樣就夠了嗎?”孔子說:“修養自己,使周圍的人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,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。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如果不先對老百姓進行作戰訓練,這就叫拋棄他們?!?..
》》詳細譯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