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樊遲請學稼。子曰:“吾不如老農。”請學為圃[1]。曰:“吾不如老圃。”樊遲出。子曰:“小人哉,樊須也!上好禮,則民莫敢不敬,上好義,則民莫敢不服;上好信,則民莫敢不用情[2]。夫如是,則四方之民襁[3]負其子而至矣,焉用稼?”
【注釋】
[1]圃:音pǔ,菜地,引申為種菜。
[2]用情:情,情實。以真心實情來對待。
[3]襁:音qiǎng,背嬰孩的背簍。
【譯文】
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??鬃诱f:“我不如老農。”樊遲又請教如何種菜??鬃诱f:“我不如老菜農。”樊遲退出以后,孔子說:“樊遲真是小人。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禮,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;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義,老百姓就不敢不服從;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視信,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實情來對待你。要是做到這樣,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會背著自己的小孩來投奔,哪里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呢?“
【評析】
孔子毫不客氣地指責想學種莊稼和種菜的樊遲是小人,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。他認為,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學習種莊稼、種菜之類的知識,只要重視禮、義、信也就足夠了。他培養學生,不是為了以后去種莊稼種菜,而是為了從政為官。在孔子時代,接受教育的人畢竟是少數,勞動者只要有充沛的體力就可以從事農業生產,而教育的目的,就是為了培養實行統治的知識分子。所以,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勞動者。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其相對的合理性。
【譯文】孔子講到衛靈公的無道,季康子說:“既然如此,為什么他沒有敗亡呢?”孔子說:“因為他有仲叔圉接待賓客,祝鮀管理宗廟祭祀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子路問什么叫君子??鬃诱f:“修養自己,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?!弊勇氛f:“這樣就夠了嗎?”孔子說:“修養自己,使周圍的人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子路說:“齊桓公殺了公子糾,召忽自殺以殉,但管仲卻沒有自殺。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?”孔子說:“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的盟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,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。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席子放得不端正,不坐。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《關睢》這篇詩,快樂而不放蕩,憂愁而不哀傷?!?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如果不先對老百姓進行作戰訓練,這就叫拋棄他們?!?..
》》詳細譯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