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子貢問曰:“何如斯可謂之士[1]矣?”子曰:“行已有恥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。”曰:“敢問其次。”曰:“宗族稱孝焉,鄉黨稱弟焉。”
曰“敢問其次。”曰:“言必信,行必果[2],硁硁[3]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為次矣。”曰:“今之從政者何如?”子曰:“噫!斗筲之人[4],何足算也?”
【注釋】
[1]士:士在周代貴族中位于最低層。此后,士成為古代社會知識分子的通稱。
[2]果:果斷、堅決。
[3]硁硁:音kēng,象聲詞,敲擊石頭的聲音。這里引申為像石塊那樣堅硬。
[4]斗筲之人:筲,音shāo,竹器,容一斗二升。比喻器量狹小的人。
【譯文】
子貢問道:“怎樣才可以叫做士?”孔子說:“自己在做事時有知恥之心,出使外國各方,能夠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,可以叫做士。”子貢說:“請問次一等的呢?”孔子說:“宗族中的人稱贊他孝順父母,鄉黨們稱他尊敬兄長。”子貢又問:“請問再次一等的呢?”孔子說:“說到一定做到,做事一定堅持到底,不問是非地固執己見,那是小人啊。但也可以說是再次一等的士了。”子貢說:“現在的執政者,您看怎么樣?”孔子說:“唉!這些器量狹小的人,哪里能數得上呢?”
【評析】
孔子觀念中的“士”,首先是有知恥之心、不辱君命的人,能夠擔負一定的國家使命。其次是孝敬父母、順從兄長的人。再次才是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的人。至于現在的當政者,他認為是器量狹小的人,根本算不得士。他所培養的就是具有前兩種品德的“士”。
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,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。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《關睢》這篇詩,快樂而不放蕩,憂愁而不哀傷?!?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孔子說:“如果不先對老百姓進行作戰訓練,這就叫拋棄他們?!?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子路說:“齊桓公殺了公子糾,召忽自殺以殉,但管仲卻沒有自殺。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?”孔子說:“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的盟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子路問什么叫君子??鬃诱f:“修養自己,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?!弊勇氛f:“這樣就夠了嗎?”孔子說:“修養自己,使周圍的人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席子放得不端正,不坐。...
》》詳細譯文【譯文】孔子講到衛靈公的無道,季康子說:“既然如此,為什么他沒有敗亡呢?”孔子說:“因為他有仲叔圉接待賓客,祝鮀管理宗廟祭祀...
》》詳細譯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