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則、子曰: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”——《論語·學而篇》
【翻譯】
孔子說:“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,不是很愉快嗎?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,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?人家不了解我,我也不怨恨、惱怒,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?”
【賞析】
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,做到人不知而不慍,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、誨人不倦、注重修養、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。
第二則、子曰:“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”——《論語·為政篇》
【翻譯】
孔子說:“在溫習舊知識時,能有新體會、新發現、就可以當老師了。”
【賞析】
“溫故而知新”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,孔子認為,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,可以獲得新知識。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價值,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。人們的新知識、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。因所以,溫故而知新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。
第三則、子曰: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”——《論語·為政篇》
【翻譯】
孔子說:“只讀書學習,而不思考問題,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;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,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。“
【賞析】
孔子認為,在學習的過程中,學和思都不能偏廢??鬃又赋隽藢W而不思的局限,也道出了思而不學的弊端,主張學與思相結合。只有把學與思相結合,才可以使自己成為有道德、有學識的人。這種學與思的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動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